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10/12學習

歷史

在這個區塊我們簡短的預先看過電腦的歷史
我們將電腦歷史分成三個時段

1.Mechanical machine(在1930年前)

在這個時段期間,一些計算機器被發明出來並擁有現代電腦的觀念

2.The birth of electronic computers(1930~1950)

這個時段的早期電腦並未把程式儲存在記憶體裡,全部都是外部的程式
在這幾年有五個較顯著的電腦分別為:

  1. ABC
  2. Z1
  3. Mark I.
  4. Colossus
  5. ENIAC
第一個電腦基於von neumann 的想法在賓州大學於1950年被建造出來,他被命名為EDVAC
在相同時間點另一個相似的電腦EDSAC被Maurice Wilkes在英國劍橋大學所建造

3.Computer generation(1950~至今)

電腦在1950年後被建造的或多或少都被von Neumann model影響,這些電腦變得更快 更便宜 更小 但是功能卻沒少
歷史學家把這個時段分成世代,在每個世代都有著主要的改變,這些改變不是硬體就是軟體

第一世代

第一世代(1950-1959)具有商業電腦的特徵

第二世代

第二世代電腦(1959-1965)是使用電晶體而非真空管
兩個高階程式語言FORTRAN , COBOL被發明並且使得寫程式更加簡單

第三世代

積體電路的發明減少了電腦的體積與花費,迷你電腦出現在市場上canned program與知名的software package變得可得的,這個世代經過(1965~1975)

第四世代

這個可擴充的世代始於1985,這個世代出現了筆記型電腦與掌上型電腦並改進了第二存储器媒體如(CD-ROM),多媒體的使用與虛擬實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